西方哲学史

最近在读西方哲学史。下面做一些整理。

本书结构

古希腊

苏格拉底的前辈

代表人物 时期 居住地 代表作 主要思想
泰勒斯 624~546, BC 希腊,埃及   万物由水构成
毕达哥拉斯 570~497, BC 克罗顿 毕达哥拉斯定理 万物以数学为基础
赫拉克利特 540~480, BC 爱菲索   一切都处于流变之中,且有序和平衡
德谟克利特 460~360, BC 色雷斯   原子论

智者派与苏格拉底

代表人物 时期 居住地 代表作 主要思想
苏格拉底 470~399, BC 雅典   知识就是美德;承认自己无知;归纳论证和普遍定义;问答法;恶行无知不自愿

柏拉图

代表人物 时期 居住地 代表作 主要思想
柏拉图 428~348, BC 雅典 理想国 洞穴寓言;人类知识依赖习惯和感觉;理念论;国家反映人类本性

亚里士多德

代表人物 时期 居住地 代表作 主要思想
亚里士多德 384~322, BC 雅典,马其顿 逻辑学,形而上学,伦理学 三段论;对一个事物本然性质的研究;潜能;道德必然涉及行动;艺术的本质是对自然的模

希腊化时期和中世纪

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

派别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
伊比鸠鲁主义 342~270, BC 伊比鸠鲁、卢克莱修 人类生活的主要目的是快乐;终极的快乐是宁静
斯多噶主义 公元前 芝诺、西塞罗、马尔库斯 命运和天意;神在每一事物之中;控制情感
怀疑主义 361~241, BC 皮罗、塞克斯都 皮罗主义;感觉是靠不住的;习消除独断
新柏拉图主义 204~270 普罗提诺 神是万物之源

奥古斯丁

代表人物 时期 居住地 代表作 主要思想
奥古斯丁 354~430 米兰   除非你信,否则不会理解;上帝从无中创造万物;我们不可避免的爱;对上帝的爱

中世纪早期

代表人物 时期 居住地 代表作 主要思想

阿奎那和中世纪晚期的继承者

近代早期

文艺复兴时期

代表人物 时期 居住地 代表作 主要思想
米开朗基罗,达芬奇 1475~1564 意大利   传达现实意义
皮科 1463~1497   《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》 存在之链;人有选择自己命运的能力
马丁路德 1483~1546 德国   理性是上帝的敌人
蒙田 1533~1592   《论文集》 怀疑主义;接受生活本来面貌并承认认知的困难
帕斯卡 1623~1662     人的理性不可能获得最重要的真理
牛顿 1642~1727 英国 《数学原理》 一切事物遵循某种机械模式;原子论
培根 1561~1626 英国 《新工具》 心灵的假相;归纳

大陆理性主义

代表人物 时期 居住地 代表作 主要思想
笛卡尔 1596~1650 荷兰,瑞典 《方法谈》,《心灵的激情》 知识体系构建在人的理性之上;直观演绎;“我思故我在”;上帝的存在
斯宾诺莎 1632~~1677 荷兰,海牙 《伦理学》 哲学必须首先阐述上帝的观念;泛神论;事物必然是那个样子;理解我们的情感;激情之所以奴役我们是因为缺乏知识
莱布尼兹 1646~1716 莱比锡 《人类理解新论》 单子论;充足理由律;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

英国经验主义

代表人物 时期 居住地 代表作 主要思想
洛克 1632~1704 英国 《人类理解论》 感觉先于理智
贝克莱 1685~1753 爱尔兰 《视觉新论》 存在就是被感知
休谟 1711~1776 爱丁堡 《人性论》 思维的无拘束;印象和观念构成心灵的全部

启蒙哲学

代表人物 时期 居住地 代表作 主要思想
卢梭 1712~1778 法国 《社会契约论》 把爱国主义尊为至上美德,排斥艺术和科学;人生而自由,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

近代晚期和19世纪

康德

代表人物 时期 居住地 代表作 主要思想
康德 1724~1840 东普鲁士 《道德形而上学》 知识始于经验;现象实在和本体实在;二律背反;意志自律;幸福暗示个人意志和物理自然之间的和谐;美是没有概念而普遍地令人愉悦的东西

德国唯心主义

代表人物 时期 居住地 代表作 主要思想
黑格尔 1770~1831 斯图加特 《逻辑学》 凡是实在的就是合理的;辩证法,存在、无、变易;绝对精神
叔本华 1788~1851 德国 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》 充足理由律;世界是我的表象;人的生命“是毫无目的的努力“;通过伦理学和美学可以摆脱”意志“

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

代表人物 时期 居住地 代表作 主要思想
边沁 1748~1832 伦敦   功利原则,痛苦和快乐
密尔 1806~1873 英国   快乐的质和量;自由原理
孔德 1798~1857 法国   实证主义;爱是原则,秩序是基础,进步是目的

克尔恺廓尔、马克思与尼采

代表人物 时期 居住地 代表作 主要思想
克尔恺廓尔 1813~1855 哥本哈根   存在;真理是主观性;生命历程的三阶段
马克思 1818~1883 德国;法国 《共产党宣言》;《资本论》 辩证法;物质秩序; 劳动异化;上层建筑
尼采 1844~1889 德国 《重估一切价值》 ”上帝死了“;激情和控制激情;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;世界就是权力意志;超人就是历史的目标

20世纪和当代

实用主义和过程哲学

分析哲学

现象学与存在主义

代表人物 时期 居住地 代表作 主要思想
胡塞尔 1859~1938 普罗斯尼兹 《存在与时间》 世界就是作为主体的我们所认识到其存在的那个东西
海德格尔 1889~1976 德国   我不能永远回避我的真实自我
萨特 1905~1980 法国 《存在与虚无》 存在主义;自由和责任;重新检讨自由

晚近的哲学

派别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
结构主义 20世纪早期 索绪尔 以他人为基础来理解我们自己
后结构主义(后现代主义) 20世纪70年代 德里达 解构;打破传统模式;这个关于统一世界的体系的现代观念是一个美妙的童话,但却只是一个童话而已